同课异构汇聚三地杏坛新秀 导学自主之花绽放塞上明珠

发布时间:2012-11-01 浏览次数:9

       10月24—26日,“两校合作”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九中举行,我校初二年级陈晓龙老师、初三年级刘欣欣老师,代表我校生物、物理两个学科赴银川参加此项教学交流活动,充分展现了我校“导学自主”课堂的魅力。

      这次“同课异构”活动是中国教育学会组织安排的,主要涉及生物、物理两个学科,由我校同银川九中、济南师范学院附中三校的优秀青年教师同台竞技,并特邀北京市相关学科的专家进行评课指导。

        生物学科公开课围绕《植物的光合作用》这一课题,使用“苏教版”和“苏科版”两版教材,我校陈晓龙老师和银川九中的李艳老师先后登台。陈晓龙老师在指导学生利用导学案进行课前充分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循循善诱,让学生通过光合作用发现史上三个经典实验的比较、推理、探究,最终得出了植物光合作用的表达式。在引导学生探究得到新知的同时,陈老师还利用植物光合作用长达2000多年的探索发现史,对学生进行了“科学态度”、“探索精神”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落实了“新课改”的“三维教学目标”。银川九中的李艳老师的教学设计更突出了学生动手参与、亲身实践的科学探索过程,另辟蹊径、殊途同归,同样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物理学科的“同课异构”在实验室进行,作课课题是《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我校刘欣欣老师充分利用“导学自主”教学模式“先学后教、互学交流”的特点与优势,通过“课前自主学习、明确实验目的、熟悉仪器流程、合作完成实验、探究实验数据、提炼物理规律、归纳验证结论”等教学流程,一步步的引导学生通过大胆猜想、动手实验、总结归纳,梳理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刘老师教态亲和自然、演示规范娴熟、点拨恰当及时,展示出很强的课堂驾驭能力,受到了听课教师的好评。银川九中的苏治国老师和济南师范学院附中的李广禄老师也以规范的学科术语、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新颖的教学设计、高效的课堂效果为与会专家和同行展示两节了精彩的物理课。

       “同课异构”课堂展示完成后,此次活动两个学科的特邀专家——北京奥林匹克物理竞赛委员会委员,北京物理学会初中物理教学研究专题组组长张淑俊老师;教育部特聘高中课改远程教育培训专家,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生物学科兼职教研员杜玉芬老师,分别在银川九中物理和生物教研组与本学科教师进行了评课交流,精辟的指出了每一节课的亮点和不足。与会教师们也畅谈听课、作课感受,纷纷表示这样的“同课异构”活动对促进自身专业成长,打造高效精品课堂有很大的帮助。值得特别指出的是,两位专家在对陈晓龙、刘欣欣老师的点评中,都高度肯定了我校的“导学自主”教学模式,一致认为这样的教学改革符合“新课改”的精神和理念,希望我校广大教师继续大力实践、积极探索,多出精品、早结硕果,祝愿我校始终屹立在“新课改”的潮头。

       评课交流结束后,两位专家还分别为本学科的教师做了一场专题报告,分别从“优化生物学科课堂教学设计”和“指导物理学科初三备考”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讲解和指导。包括我校四位老师在内的与会教师都感到:专家的报告开拓了视野、指明了方向、规范了过程、明确了细节,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启发性。这样的报告让人耳目一新、受益匪浅。

        中国教育学会在这次“同课异构”活动中,还安排了一场“特殊的讲座”,邀请著名的青年国学大师、四川师范大学教授、有着“长衫先生”之称的李里先生做了一场“国学”讲座。李里教授从国学之名、国学之实两个方面系统阐述了国学的精粹。李教授的讲座深入浅出,鞭辟入里,充分展现了他深厚的国学功底。三个小时的讲座,包括我校四位老师在内的200多名教师如沐春风、如饮醇酒,只觉余音绕梁、遗恨时光短暂。我校的四位老师更是深受启发,一致认为:把“国学”引入班级活动,搭建“国学”学习平台,能够拓展深化德育工作内涵,提升班级文化建设品味。

       四位教师这次银川之行,收获颇丰,在三地竞技的舞台上展示了我校风采,吸收了别家所长;从专家精辟的报告中学到了真知,促进了成长;还于难得的国学讲座里陶冶了情操,深厚了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