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灾难当教材,与祖国共成长——高中部高二年级成功召开线上主题班会

发布时间:2020-03-23 浏览次数:16

       疫情之下,把灾难当成教科书,就是最好的成长。
      一场疫情,一场灾难,有经历也有反思,有痛苦也有成长,才对得起这场苦难,这将成为教育的重要契机。
      为贯彻教育厅整体部署,3月21日,高二年级特地开展以“把灾难当教材,与祖国共成长”为主题的线上班会。


     

      本次班会旨在引领学生从这次疫情中自我调适,锻炼品格、提升能力,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从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本次班会分别以年级、班级为单位展开,年级主题班会由年级副主任刘付生老师主持召开,全体学生通过钉钉直播观看。


 
 
 
 
同心抗疫,共享春来
 

年级班会

第一部分

      刘老师准备充分,条理清晰,以疫情为背景,通过生动的实例娓娓道来,为同学们上了一节深刻而有意义的班会课。同学们积极参与,热烈讨论,受益匪浅。
      通过疫情,我们看到了什么?
      我们看到了祖国的强大。
      疫情是面镜子,我们从中看到了中国的姿态,也窥探出世界的模样。
      面对大考,中国与时间赛跑,与病毒决战,举全国之力,打响了一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中国政府面对疫情,不仅第一时间采取了应急预案,还井井有条的就完成了检测、疏散、安置等工作,有效的阻止了疫情的快速传播。为世界避免并推迟了许多病例,为世界抗疫做出了巨大牺牲与贡献。
      这凝聚着中国智慧、中国速度、中国力量、中国精神。
      世卫组织总干事高级顾问艾尔沃德说:“如果我感染了,我希望在中国治疗。”这就是对中国最好的肯定。


 
     

      而如今,全球疫情升级,风云突变,我国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强大。
      世界有难,中国挺身而出!中国竭尽所能,不惜余力,将我们付出巨大代价才换来的7版诊疗方案,6版防控方案,翻译成了各个语种分享给全世界;中国带着医疗队,带着无数的物资,飞往各个国家参与救援。
      达则兼济天下,这就是中国的大国风范。
      数据显示,治疗一名新冠肺炎ICU患者,从输液到人工心肺开机,药物、人力折算下来要71万,这还不是最高的医疗费用。
      而这71万,全部由国家买单。
      只因我们背后是中国,这强大的后盾。


      我们看到了医务人员的伟大。
      亨利·阿尔弗雷德·基辛格在《论中国》中提到: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
      耄耋老人钟南山临危受命,告诫大家不要去武汉,而自己只身前往武汉;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年逾花甲,在春节前夕主动请缨,奔赴疫情前线,还有那千千万万的医护人员,冲锋一线!
      他们被称为“最美逆行者”,我们见过他们最美的样子,那是摘下口罩时,被口罩和防护服勒下印子的脸;那是“国家有难,我先行”的义无反顾;那是夜以继日,不畏生死的医者仁心。
      病毒可怕,但没有什么比医护人员的负重前行更有力量;病毒肆虐,但没有什么比今天的中国更坚定不移。

      感恩有你们,冬天不再寒冷。


      我们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团结。
      疫情让我们在空间上保持距离,却让我们在心灵上贴得更近。
      除了医务工作者,防控物资相关生产企业春节期间及时复工、全力保供;人民子弟兵闻令而动、积极支援地方疫情防控,科研人员争分夺秒、强化攻关;基层群防群治构筑严密防线、履职尽责。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社会各界纷纷捐款捐物,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
      “团结就是力量”,它不只是一句口号,更是执行力!


 

第二部分
      通过疫情,我们能学到什么?
      刘老师指出,自律自强,努力学习,只为让我们与更好的自己相遇;珍爱生命,学会感恩是成长的主题,每个人的必修课;敬畏自然,和谐相处是我们必须要做的反思;理性思考,科学防疫是我们坚守的原则,也是疫情战役中另一种最大的帮助;迎难而上,同心同德是任何时代都不会遗忘的,中华民族可贵的品质。


 

 

 

 

      

      最后,各班班主任分别召开班级主题班会,做进一步地学习与总结。


     

       这次形式独特的主题班会的召开,将承载着特殊的使命,教会同学们在“灾难”面前成长,学会敬畏学会理性思考,学会勇敢学会感恩,学会责任与担当!

2020年3月20日
11点50分
太阳直射赤道
此后
昼夜平分春色
前路光明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