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市中小学同课异构校际联合教研系列活动在我校启动

发布时间:2025-09-23 浏览次数:10

921日下午,新乡市中小学“上好每一节常态课”同课异构校际联合主题教研首次活动在我校举行。本次活动旨在通过校际协同、教师共研,形成校际教研共同体,推动常态课教学改革,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来自市教育局、市教科院、县(市)区教育局的主要负责同志以及全市各中小学校的校长、教师代表等500余人参与活动。

活动由市教科院院长魏名玲主持。

从我校、市铁路高级中学、市十二中三所学校随机抽点的濮乐辉、梁利、李艳娜三位授课教师,围绕《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一课开展现场“同课异构”常态课教学展示,市一中刘培宇老师做现场观摩课。四位老师的教学设计各有巧思,教学风格各具特色,为后续深入研讨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样本。

每节课后,现场随机抽点4名校领导、教师代表围绕课堂教学展示中基本教学任务完成度、授课教师基本素养等角度进行点评和研讨。市教科院数学教研员马全来在评课中提出,一节好课要具备八个标准,即高站位、低着陆、真情境、揭本质、明路径、丰经历、深融合、待生成。

活动特邀点评嘉宾河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卜彩丽教授指出,上好每一节常态课是教师最崇高的师德,重视、反思并不断提升校本教研水平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唯一路径,要聚焦核心素养培育和AI技术赋能,着眼未来教育生态,切实做到深度备课、深度教研、深度教学、深度学习和深度融合。

我校校长李杰明作现场典型经验分享。他指出,在教育变革与“双减”“三新”政策推进的背景下,需回归课堂主阵地,向教研和常态课要高质量。他围绕“制度奠基—形式创新—分层落地—数字赋能—成果转化”主线,从六维度介绍了我校的教研实践:以制度建设为核心,出台多类核心制度并构建三级教研体系;以“课、赛、联”为抓手,打造多元教研活动矩阵;设“黄金一小时教研时间”,通过学科“大”教研宏观引领学科发展,备课组“小”教研微观优化常态课堂;构建“互联网 + 教研”新生态,拓宽教研时空;将教研成果转化,打造“全域成长课堂”,推动教学改革。

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曹祖臣作总结讲话。曹局长结合深入课堂听课的感受和思考,指出了目前全市常态课存在的主要问题;就常态课同课异构的规划,提出了“一引一同四晒”和“一推一库”的基本要求。他强调,常态课同课异构要形成市县教育局党组、各学校校级领导的一致认识,统一意志、强力推进;要围绕抓思想统一、抓责任落实、抓完善机制、抓工作创新、抓全员参与、抓教研规范、抓“一把手”助力教研、抓正确政绩观来寻求工作的最大变量,及时总结可复制、可推广,具有借鉴意义的工作经验和抓手,以局长、校长引领力的提升助力新乡教育影响力的提升。

新乡市中小学同课异构校际联合教研活动是贯彻落实市教育局“三个一”活动精神、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活动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展示与学习的机会,推动形成开放、互鉴、共进的教研氛围,标志着我市常态课教学研究进入校际协作、资源共享、同教同研的新阶段。